(张锐佳 谢翔)宁都黄鸡是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著名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原产于江西省宁都县黄石、对坊等南部乡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饲养历史。因其外貌靓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2022年5月深圳市与赣州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两地秉持“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理念,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赣州成为全国首批、江西省首个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城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随着两地合作的深入推进,地理标志性产品——宁都黄鸡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一同进入了湾区人民的生活。
从山窝窝里长大的千年“凤凰鸡”
米酒一杯、酱油一杯、食用油一杯,随着肉香味浓,咸中带鲜的“三杯鸡”出现在通往珠三角的高铁餐车菜单上,来自江西宁都的这道美食也被越来越多人青睐。作为江西省正式对外发布的赣菜“十大名菜”之一,“宁都三杯鸡”的主料——宁都黄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
宁都县自然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100个生态示范县之一,其森林覆盖率71.3%,是世界上稀土含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优越而独特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宁都黄鸡的自然繁育和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宁都黄鸡原名为“宁都三黄鸡”,系特优质型黄羽肉鸡,是江西省著名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宝贵的家禽品种资源,已列入1999年出版的《江西省畜禽品种志》。宁都黄鸡先后于 2010年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7年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1年4月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宁都黄鸡具有“三黄”(喙、羽、胫)、“五红”(冠、髯、脸、眼圈、耳叶)等外貌特征,个体矮小、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根据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测定,宁都黄鸡肌肉蛋白质含量为25.54%,总氨基酸含量每100g达21987mg,7种决定鲜味和甜鲜味的氨基酸含量每100g达10179mg,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的亚麻酸含量达1.11%,肌苷酸含量为43.3mg/g,牛磺酸含量为0.65mg/g,肌纤维直径为25.84μm,肌肉失水率为14.7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6.81%。这些指标与全国各个著名地方优质肉用鸡品种相比,均居于领先水平;而对人体有害的芥子酸含量仅为每100g含0.75mg,远低于全国多个著名地方品种。
让“乡土鸡”涅槃重生“金翅鸟”
宁都县作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回望宁都黄鸡的发展,宁都黄鸡产业的振兴正是宁都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宁都黄鸡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从最早的自给自足到现在的商品化发展,宁都黄鸡产业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宁都县竹笮镇大富村为重点的小商贩抢抓市场先机,每逢各乡镇圩日便大量收购宁都黄鸡,并统一装运到广东河源、广州、深圳等地销售,迈出了宁都黄鸡市场化营销的第一步。90年代初,随着宁都黄鸡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出现了“十万雄鸡下广州”的繁忙景象,随之便有了“一鸡难求”的问题,宁都群众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尝试在山上搭棚扩大饲养规模,从几百到几千个的小养殖户漫山遍野的开始了规模化养殖。
大量养殖需要鸡苗,同时,由于长期的自然繁衍,黄鸡原种群外貌较杂,呈现出黄、白、黑、麻等不同外观,外观和繁殖性能上不够理想。为了保证宁都黄鸡的品种纯正,宁都县开展了黄鸡品种保护行动。1997年,宁都县建立了宁都黄鸡原种场。该原种场是经江西省农业厅正式批准认定为省级原种场,由江西农业大学和宁都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现机构改革已并入宁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对宁都黄鸡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科学选育。2002年,宁都黄鸡通过江西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正式定名为“宁都黄鸡”。据宁都麒麟禽业的黄麟生(宁都黄鸡原种场负责人)介绍,宁都黄鸡保种群的继代留种严格遵循家系等量留种法,旨在有效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公、母随机选配的情况。在配种过程中采用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公、母比设定为1:12,大大提高了公鸡利用率和种蛋授精率。种鸡的利用年限:公鸡在初配后使用1年,母鸡则在开产后使用9个月(大约400日龄,当产蛋率低于40%时即进行淘汰)。
宁都黄鸡原种场
宁都黄鸡原种场种鸡
如何让宁都黄鸡走出宁都、走向全国,让“乡土鸡”变成“致富鸡”,这是摆在宁都县的一个新课题。据宁都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兽医师何清华介绍,宁都县立足资源禀赋,把发展壮大宁都黄鸡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措并举深耕黄鸡产业,想方设法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加大种业扶持力度,对被国家认定的新品种、新配套系,分别给予一定金额的奖补;对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宁都黄鸡扩繁场,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各层级质量抽检无不良记录,保护系谱等档案资料齐全,“两白”净化达标,每家主体给予一次性奖补。二是支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对老旧栏舍改造提升达到散养肉鸡养殖栏舍建设标准,按栏舍建筑面积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新建肉鸡工厂化养殖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化养殖场,按栏舍建筑面积给予一次性奖补。三是支持屠宰加工,对建设达到规模以上的且成为工业园规上企业的宁都黄鸡屠宰加工企业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补助优惠。四是支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对黄鸡产业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新购置符合政策要求的冷藏、冷冻运输车辆,每台车给予补贴;对黄鸡企业新建(改造)冷冻冷藏库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补。五是培育壮大企业,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对首次认定的入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六是支持品牌建设,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每个奖补一定金额,对首次通过认证和续展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每个品类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新通过国家品牌百强认证、获得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奖牌及成功申报“圳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的,分别给予奖补。七是支持品牌宣传,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在央视、省视开展广告性宣传宁都黄鸡的生产经营主体,宣传片在黄金时段滚动播放且连续播放一周以上,按费用的70%奖补。八是支持产品参展,经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参加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展示会等的宁都黄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会展场内的展板、展位等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九是支持产品推广,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进行宁都黄鸡品牌推广,在线下飞机场、高铁站、三星级以上酒店、4A以上景区等区域设置宁都黄鸡旗舰店或者产品专区、专柜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补;在京东、阿里、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设置宁都黄鸡特色产品专区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补;其他通过电商直播、网红带货、入驻大型商超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补。十是金融扶持。发挥“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财农信贷通”功能支持黄鸡养殖贷款。
散养在林间的宁都黄鸡
何清华介绍,宁都县积极总结山地养殖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合作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开拓销售市场,大大激发了农户养殖积极性,2023年,有3000多户农户从事宁都黄鸡规模养殖,产业从业人数达到20000多人,宁都黄鸡出栏1亿只,产值达35亿元,农户每出栏一只鸡获利3-5元,可以说宁都黄鸡成为了“富民鸡”。
用“乡土鸡”奋力啄开“致富门”
据了解,宁都县围绕宁都黄鸡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发展体系,围绕科学繁育,按照原种场提供种苗→扩繁场提供种蛋→孵化厂生产商品鸡苗的良种繁育模式,建成宁都黄鸡自然保种区2个,宁都黄鸡原种场1个,宁都黄鸡一级、二级扩繁场13个,全县黄鸡扩繁种鸡规模140万套。围绕规模养殖,大力推广“七个一”生产发展模式(一户农户、选一片山地、加盟一个合作社(公司)、建一个黄鸡养殖场、管护一片林(果)木、实现100万元产值、获得10万元利润)。围绕组织服务,依托宁都黄鸡产业协会,积极推广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兽药、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价回收销售),目前注册成立宁都黄鸡生产经营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黄鸡专业合作社69家(其中部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优秀专业合作社4家),95%以上的养殖户加盟了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围绕屠宰加工,2019年,宁都县鑫龙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年屠宰加工能力1000万羽的黄鸡屠宰加工厂,2023年投资800多万元建设深加工线,年产能达到300多万只,初加工的产品有冰鲜鸡,精深加工产品有三杯鸡,盐酒鸡,盐焗鸡、香煎鸡等。目前,宁都县永生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竹笮镇小坑村开工建设年屠宰5000万羽宁都黄鸡加工项目。围绕市场销售,在江西省内及广东、福建等省建设销售档口30多个,并积极拓展湖南、湖北及江浙等省份,全面提升市场影响力。目前,在原市场的基础上已拓展到湖南、湖北及江浙等省份。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约占黄鸡出栏的10%左右。
在宁都县长胜镇旱垴村的脐橙山上,宁都黄鸡长茂专业合作社的红棚绿墙的鸡棚遍布山头,合作社理事长严代伟看着一群群“跑山鸡”自由觅食,他介绍“我们合作社现在有67名社员,年销售宁都黄鸡200万只,年产值6000万元。”
宁都县长茂合作社长胜旱脑肉鸡养殖基地
养殖户陈玉宝表示,‘七个一’的模式太好了,合作社承诺以每斤不低于11元的收购价确保农户的经济利益,从而消除了他对于宁都黄鸡销售不畅的顾虑。
走进养殖户温海生的养殖场,只见宁都黄鸡在山间悠闲地散步。据了解,温海生的养殖基地内设有共计18个养鸡棚,每年大约能够提供11万羽宁都黄鸡。通过养殖宁都黄鸡,温海生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正在喂鸡的他笑呵呵地说:“通过养殖宁都黄鸡我也奔小康了。
为“金翅鸟”搭上腾飞“快车道”
在20世纪80年代,宁都黄鸡就已经率先入驻珠三角大湾区,并享有一定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深赣合作的持续深入,宁都黄鸡借势起飞,以崭新的形象再次进军珠三角大湾区,续写宁都黄鸡的“深赣合作”新故事。
早在2021年,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深圳市与赣州市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赣州市宁都县市场监管局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以下简称福田区市场监管局)签署了《缔结友好单位协议书》,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局关系。今年2月,在深赣对口合作第二次联席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深赣对口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扎实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和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红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务实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表示,深赣两地合作共赢还需持续发力,需扎实推进活动交流、农产品供销、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等重点事项。
近年来,宁都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宁都黄鸡”从品牌培育、宣传推广和保护利用等方面大力扶持,促进宁都黄鸡产业健康发展。作为宁都县市场监管局的友好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局(以下简称福田市场监管局)也大力支持来自老区的名特优新农产品进入深圳市场,以推动两地农产品交流与发展,确保深圳市场供应的多样性和消费者选择的丰富性。随着宁都黄鸡产业的高速发展,福田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荐颐民食品(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民食品)参与宁都黄鸡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为宁都黄鸡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据了解,颐民食品是深圳华夏颐安集团旗下的企业,始终坚持‘非国标,不上桌’的经营原则,专注于畜牧、禽类养殖基地的合作投资。通过调研,颐民食品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黄鸡及其鸡蛋需求旺盛,决心以宁都黄鸡主产业,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力来自赣州的优质农产品走进深圳消费者的视野。颇具缘分的是,深圳华夏颐安集团顾问李传祥系江西宁都籍人士,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促成了颐民食品带宁都黄鸡进军大湾区市场这一美好愿景。
跋涉是征程的起点,品质是梦想的续延。如今,颐民食品以“宁都黄鸡”为抓手,主动分担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的政策落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服务,践行精准帮扶,为赣南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目前,颐民食品已在赣州设立江西赣州颐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多年来,深圳市福田农批市场在促进对口合作地区农户的特色、优质、新颖农产品进入深圳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桥梁与纽带角色,有效满足了市民对健康、高品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据颐民食品有关负责人透露,得益于福田市场监管局及深圳市福田农批市场的深切关怀与大力扶持,颐民食品精心筹建的宁都黄鸡展示咨询与销售服务中心,计划在今年八月正式入驻福田农批市场,此举为宁都黄鸡在大湾区范围内的成功推广与广泛普及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下一步,宁都县将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在品种资源保护、养殖模式推广、屠宰冷链深加工、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持续强化品种资源保护与选育,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模式,积极发展屠宰冷链深加工,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以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如今,宁都黄鸡已搭乘深赣合作的快车,不仅成功走出了深山秘境,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这不仅是对其品质的认可,更是对深赣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宁都黄鸡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质,为更多人的味蕾带来来自大自然的鲜美馈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g163.cn/8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