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紧急提醒
假的!假的!假的!
微信紧急提醒
近期,有人收到以“微信团队”名义寄出的“惊喜盲盒”快递,内含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
微信团队在此声明,微信团队从未给用户寄过“惊喜盲盒”快递,快递内的二维码为诈骗二维码,请广大用户切勿扫描。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大家,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扫描,免费送礼有猫腻,切勿贪图便宜上当受骗。
科技的发展
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也让各种诈骗方式层出不穷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
街坊们要警惕起来了
诈骗团伙的心思
到儿童智能手表上了
诈骗案例
7月3日,湖北咸宁市温泉公安分局一号桥派出所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报警,反映其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于6月底被一名陌生男子以借用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替换走电话手表内的手机卡。
7月4日,一号桥派出所民警在温泉某酒店内抓获两名涉诈人员。经讯问,二人交代,其从6月26日起就在温泉某小学门口从多名学生手中骗走累计4张电话卡,并利用骗来的电话卡冒充物流客服拨打诈骗电话,目前已非法获利4000余元。
日前,两名涉诈人员已被送至咸安区拘留所依法处理。
8月2日上午,黄石市阳新县城区某场馆内,刘某、石某二人以借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向一名在此运动的小学生借用其电话手表,趁其不备将该学生的手表内的电话卡盗走。随后,刘某、石某二人将所盗取的电话卡转手卖给他人,换取200元现金。
当晚8时许,刘某、石某两名盗窃违法人被抓获。
为了及时制止诈骗行为
广东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东莞反诈中心表示
暑假期间,多名学生被骗
暑假期间已有多名学生被骗
暑假期间,学生群体接触手机、电脑平板的频率增多,使用的时长增多,丰富了学生群体的假期生活之外,由于学生群体辨别能力不足,也给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据统计,每年暑期是关于学生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
东莞市反诈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有关学生被骗的警情明显增加,其中发案最多的是虚假购物/服务(买卖游戏账号、皮肤等为主)类诈骗,占全部类型的66.46%,合计损失超过160万元。
年龄段分布方面,以16-18岁阶段被骗的较多,占各年龄段的59.76%。
真实案例
买卖游戏账号皮肤等
莞城的甘同学在家玩游戏的时候,看到有人发布免费送皮肤的广告,于是根据联系方式添加一名陌生微信好友,称可以送皮肤。甘同学信以为真,点击对方发送的领取链接,还按步骤操作,输入父母的银行卡账号和验证码,银行卡资金瞬间被转走,共计损失10200元。
冒充客服
虎门的程同学接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母亲手机中贷款年利率年太高,触犯了法律,需要手动关闭。询问母亲后表示不会操作,让其直接协助处理,并按对方提供的京东客服网页提示联系客服,客服要求先将资金转入一张银行卡,清查后将原路返回,程同学找到父母亲以扫码认证为由,使用父亲及母亲的手机银行扫码操作,扫码后其父亲及其母亲银行卡资金分别被转走,共计损失46.89万元。
防骗提醒
1、切勿相信网络平台陌生人信息:”添加明星QQ号”、”你有犯罪嫌疑”、”免费发红包”、”免费领皮肤”等话术。
2、切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
3、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
4、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5、孩子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不要随意外借手机、电话手表。大人真的有需要,是不会找孩子帮忙的。
6、如电话卡被盗、被抢,应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7、家长要定期清理不常用或涉诈应用。通常孩子会自己向父母索要手机操作,家长必须对手机应用负起监督责任,发现陌生或来历不明的应用要及时清理,且询问孩子具体情况,及时宣教。
各位家长一定提高孩子们
的反诈意识,面对陌生人
的交流和涉及到平台上
索要资料的事情一定要把
警惕性提高
来源:腾讯安全中心,东莞反诈,城市特搜,网络
东莞本地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这里发布一切与东莞有关的事情!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