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健委通报,6月3日0-24时,广东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广州报告6例,佛山报告1例;另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例,广州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广州报告。
截至6月1日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本土患者(含无症状感染者)共有50多例,院长雷春亮介绍,统计数据显示,50多例本土病例中,有3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平均年龄是49.1岁,重型和危重型平均年龄67.8岁。
雷春亮表示,根据临床观察,这些本土病例主要有4个特点:
感染者普遍病毒载量高;
病毒的传播能力很强;
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潜伏期非常短;
核酸转阴时间长,目前这些本土病例中,只有1例核酸转阴。
4人打了第一针疫苗后被感染
疫苗预防重症效果突出
雷春亮说:“在这次的本土感染病例中,发现有4名患者注射了第1针新冠疫苗,还没来得及打第二针,就被感染了。
目前发现,只要是接种了疫苗,哪怕没有完成两针次的接种,基本病情都不重,临床反馈的结果显示,疫苗预防重症的效果很突出。”

目前东莞已有600多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不过大多数人还只接种了一针。
很多人在后台问,
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第二针?
有的人说距离第一针接种50天了



据东莞疾控中心介绍,东莞6月9日前重点主要保障18~59周岁人群的首针接种;6月10日至30日重点完成18~59周岁人群的二针接种。(目前很多镇街已经开始逐渐向第二针倾斜。)从2021年7月开始,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逐步开展其他人群的接种任务,最终实现人群免疫屏障的有效建立,筑牢全民免疫长城。
在掌上东莞对话框回复“疫苗接种”
获取最新
东莞各镇街新冠疫苗接种点



不一定: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效率能够达到100%,新冠疫苗也不例外,接种疫苗最关键的作用在于有效避免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
答:还得等2周,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灭活病毒疫苗在接种第二针14天后,疫苗的保护效率达到峰值。所以,接种完疫苗马上摘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两针都接种了,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答: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的人、患急性疾病的人、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正在发热的人、孕妇等,都不能接种疫苗。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建议到现场接种时,向医生说明情况,让医生评估。
答:谨记防疫四件套: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无论居家外出都要通风或选择通风场所;外出回家要洗手,手没洗干净前不要触摸口鼻眼;前往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一定要戴口罩。
5、我接种第一针疫苗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担心第二针会更明显,第二针还要接种吗?
答:如果是偶合反应,那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预防接种后巧合发病,与疫苗接种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影响第二剂的接种。
如果接种第一剂后出现过敏反应,接种者应当及时向接种单位反映这种情况,经过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确定是新冠疫苗造成的过敏反应,这种情况就是接种禁忌证了,无须再接种第二针了。
6、有说法指首剂接种后2到3周内必须接种第二剂,“超时”就前功尽弃,是这样吗?为什么限定第二针要在3~8周内进行,提早或者推迟会怎么样?
答:和其他疫苗一样,新冠病毒疫苗后续剂次没能按时接种,迟种并不会影响保护效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指出,“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须重新开始,补种完相应剂次即可。”第1针不会白接种,不存在前功尽弃的情况。
对于灭活疫苗,接种第一剂后,短时间内人体可能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滴度是不够的,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非常短。只有通过再次接种,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由于有了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存在,产生的免疫应答会比首次强烈很多,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来说一般认为是21天,所以需要间隔不少于21天接种第二剂,提前接种应视为无效接种。
7、接种一针、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有哪些区别?哪一种好?该如何选择?
答:疫苗针剂的不同,取决于它的原理和技术路线。一般来说,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一针,灭活疫苗接种两针,重组蛋白疫苗接种三针。总体上它们的保护率基本一致,特别是对重症的保护率都很高,在副作用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
目前建议能够接种到哪种就接种哪种。到下半年,疫苗供应提速或将有很好的互补应用。比如有出国任务,来不及接种两针和三针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接种一针的疫苗。老年人相对副反应更多,就可以选用重组蛋白疫苗、灭活类的疫苗,互相调配。假如不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要求,只是因为保护率问题,这三类疫苗的保护率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刻意要求更换。
注意!
上面没写到的镇街并不是没疫苗可打
很多镇街不会更新每天的疫苗信息
而是直接通知社区和预约接种者
大家需去社区预约登记、排队



在掌上东莞对话框回复“疫苗接种”
获取最新
东莞各镇街新冠疫苗接种点

来源:我们的东莞、东莞阳光网、广东疾控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