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3月全省报告1起误食毒蘑菇(致命鹅膏)引起的中毒事件,为清远报告,发病1例,死亡1例,事件级别为一般。
近期,广东天气多变
各种野生菌类及其他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
误采误食有毒野生植物
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急提醒:
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
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dú xùn)。在广东,毒蕈有200多种,其中致命的有十余种,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是铅绿褶菇,导致中毒死亡最多的是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
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阴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不要凭个人经验或“民间偏方”私自分辨、摘食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毒菌和食用菌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介绍,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各型间可有重叠,其中肝损伤型最为严重,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所以要求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
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若已出现昏迷症状,不要强行向口腔内灌水,防止窒息。
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
再次提醒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珍爱生命
远离毒蘑菇
掌上东莞—就在我们身边!
这里发布一切与东莞有关的事情!
掌上东莞:最新、最快、还不一样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