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二阳”话题屡屡登上热搜
同样的,相信很多东莞街坊
发现身边的人相继出现
发烧、喉咙痛等症状
一测抗原,结果发现自己“二阳”了
也是有许多人说自己中招了
对此,有人担心
“第二波疫情高峰要来了吗?”
就在近日
一则关于“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
引起众多人关注,钟南山预测
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
或将在6月底到来
6月底将发生第二波疫情高峰
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
钟南山说,根据多方面材料判断,4月底、5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这是我们预料到的”。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 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每周。钟南山认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我们对新冠病毒形成群体免疫了吗?我认为回答‘是’也‘不是’。”
钟南山说,“是”的回答,是因为多项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内中和抗体在4个月后出现降低,特别是对于XBB变异株的保护作用较差。但是,人体内还存在结合抗体,可激活细胞免疫,在感染6-7个月内仍然有保护作用。
钟南山说,“不是”的回答,则因为再过一两个月,在去年12月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体内的抗体和免疫都会降低。“病毒变异太快,因此不能一劳永逸,有可能再次感染”。
对于可能逐渐增加的感染波峰,钟南山提醒,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是预防和救治的重点。根据钟南山团队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最新研究,重症患者影像学表现超过一半不是重症肺炎,病毒对循环、神经、肾脏等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大。
“有基础病人群,现在要预防感染,不是预防重症。”钟南山呼吁,接下来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广覆盖的疫苗接种,特别是有基础疾病人群、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群需要新的疫苗注射。
钟南山说,国内正在研发多价mRNA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这类广谱疫苗可以预防德尔塔、奥密克戎BA.5、XBB等变异株,即将通过评审上市,及时注射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可减少额外死亡。
与此同时,今天25日上午
一则#专家”二阳”患者不要带病上班#
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很多网友表示
不要跟我说,跟我公司说
专家:“二阳”患者不要带病上班
据@健康时报 报道,近期二阳”病例增多,多位专家均告诉记者,“二阳”患者应该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班,不仅不利于感染者恢复,还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一位传染病流行病专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人群中依然处于散发流行状态,传染源依然存在。一旦感染,居家休息非常必要,也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感染学专家也表示,感染者带病上班不可取,不仅不利于感染者恢复,还会造成病毒传播,尤其是重点机构(如医院,养老院、护理院等)的工作人员需经常接触高危人群,带病上班会增加高危人群感染风险,更不可取。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指出,对于感染者来说,应该暂时不要去学校、地铁等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去,建议一定全程戴口罩。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一旦症状加重,需要去医院就诊。
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始院长、公共卫生学教授谭晓东看来,新冠是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从传染病防控角度来说,用人单位应该提倡新冠感染员工自我隔离,减少病毒传播,新冠感染的密切接触者,建议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办公区活动。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建议,现阶段,依然建议阳性感染者自行居家隔离,一旦确诊感染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具备传染性再外出上班或进行相关活动;
对于“二阳”病例增加,上述业内人士建议,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能过度无视,鼓励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按时加强疫苗接种,医疗结构加强药物储备。
一图了解如何应对“二阳”
↓↓↓
在此提醒各位街坊
看似新冠已经离我们很遥远
但是最近出行,特别是人多的地方
一定要不要放松警惕
尽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特别是已经出现症状的街坊
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一起做个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来源:南方日报,人民日报,健康中国,微博,网络,莞易网
|
掌上东莞—就在我们身边!
这里发布一切与东莞有关的事情!

投稿 & 合作 & 建议 & 联系
合作电话:0769-85558885
合作微信 | zrg286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