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扩散!
近期请所有外出游玩的
东莞人千万警惕!
最近,小编发现不少人出现离奇发烧
而且还出现了集中感染的情况
可致死!

1人死亡!4人阳性!
接触过患者的都感染了这种病
据了解,这是发生在4月25日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这四名患者均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
很可能是接触老太后感染。
前不久,浙江绍兴新昌王女士(化名)的母亲上山采茶后开始发烧、腹泻,几天后不见好转,意识模糊,被送到当地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老人去世后,王女士和妹妹为母亲擦身、穿寿衣,料理完后事没多久,王女士一家和妹妹相继出现发烧、腹泻,王女士送浙大一院急诊时已意识模糊,被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
经医院检测,四人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均为阳性——这是一种以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感染。医生推测,老太太很可能在上山采茶时被蜱虫叮咬,出现症状后未能及时就医,又将病毒传至家人。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医师介绍,新型布尼亚病毒也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国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可以人人传播,接触感染者(及尸体)血液、体液、呕吐物后,被传染几率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新型布尼亚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最常见的是发热、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减低,严重的休克,引起多脏器衰竭,或引发脑炎或心肌炎,导致死亡。
王女士等四人明确诊断后,经对症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王女士尚未彻底脱离危险。

每年5-10月高发
近期千万注意
小编还查了下这种病毒
发现还有其他地方的人也出现这种情况!

下午5:30许,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忽然走进了一对面色焦急的夫妇,带着一个满面泪痕的四五岁的男孩。原来,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头皮上叮了一只“虫子”。
两位医生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判断吸附在孩子头皮上的是蜱虫。

好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
医生终于把死死叮在孩子
头皮里的蜱虫成功取了下来。

蜱虫在吸血的时候
可能会将这种病毒传播到人体内
导致被叮咬的人出现38℃以上高热
重者可达40℃以上
还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而耽误治疗
有的人还会出现出血现象
如皮肤瘀点、牙龈出血、肺出血、脑出血等
少数情况下还会因休克、
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然而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
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咬伤才会发病

印象君要告诉大家的是: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
千万别拍!
千万别硬拽!
因为蜱虫的“嘴巴”有倒刺
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
硬捏、死拽、拍打等方式
很容易使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
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
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正确方法
1. 用酒精涂抹蜱虫,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2.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3.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4.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
或者钻入过深
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
可能会有1~2周的潜伏期
所以要观察被叮咬的患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
一旦发现不对劲
赶紧去医院检查

1. 游玩少露出皮肤
如果需要去树林或草丛游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方便发现蜱虫。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
2. 涂驱虫产品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涂抹驱虫产品,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
3. 游玩耍后全身体检+清洁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重点检查孩子的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4. 尽量远离草丛树林
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草丛、草地、树林、绿化带,即便要去,也要做好防护,尽量不要长时间逗留。
5. 给宠物定期除虫
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给洗洗澡做个检查。

还有很多街坊们
想要了解其他虫子叮咬
如何急救的方法!
下面小编告诉大家!

在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
最近正是蚊虫活跃的季节
请大家在外出露营就餐的时候
千万要做好防护措施
防患于未然,即便被叮咬
只要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就能够避免出现伤情恶化的情况~
来源:广州印象、花样东莞、网络,莞易网
|
掌上东莞—就在我们身边!
这里发布一切与东莞有关的事情!

投稿 & 合作 & 建议 & 联系
合作电话:0769-85558885
合作微信 | zrg286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