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莞疫情最新情况
12月1日0—24时,我市新增90例无症状感染者(寮步镇25例,樟木头镇10例,东城街道9例,塘厦镇7例,大朗镇6例,大岭山镇5例,虎门镇4例,南城街道4例,长安镇4例,茶山镇2例,常平镇2例,厚街镇2例,石龙镇2例,中堂镇2例,道滘镇1例,凤岗镇1例,黄江镇1例,沙田镇1例,石碣镇1例,谢岗镇1例)。其中30例在集中隔离发现,12例在居家隔离发现,18例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11例在高风险区筛查,3例在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发现,6例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2例在跨区域协查发现,1例在主动就诊发现,7例在社区筛查发现。情况如下:
茶山镇(共2例):
无症状感染者1,居住在茶山镇卢边村,外市来莞人员。
无症状感染者2,居住在茶山镇塘角村。
无症状感染者1—2均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常平镇(共2例):
无症状感染者3—4,居住在常平镇麦元村。在居家隔离发现。
大朗镇(共6例):
无症状感染者5,居住在大朗镇大朗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6,居住在大朗镇黎贝岭村。
无症状感染者7,居住在大朗镇洋乌村。
无症状感染者5—7均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8,居住在大朗镇大朗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9,居住在大朗镇巷尾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8—9均在居家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10,居住在大朗镇长富社区,外省来莞人员。在主动就诊发现。
大岭山镇(共5例):
无症状感染者11,居住在大岭山镇金桔村。
无症状感染者12,居住在大岭山镇连平村。
无症状感染者11—12均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13—15,居住在大岭山镇连平村。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道滘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16,居住在道滘镇蔡白村,外省来莞人员。在居家隔离发现。
东城街道(共9例):
无症状感染者17—19,居住在东城街道同沙社区。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20—21,居住在东城街道同沙社区。在居家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22,居住在东城街道同沙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23—25,外省来莞货车司机,抵达东城街道即纳入管控。
无症状感染者22—25均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凤岗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26,居住在凤岗镇竹塘村,外市来莞人员。在跨区域协查发现。
厚街镇(共2例):
无症状感染者27,居住在厚街镇竹溪社区。在居家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28,居住在厚街镇厚街社区,外市来莞人员。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虎门镇(共4例):
无症状感染者29,外省来莞人员,抵达虎门镇即纳入管控。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30,外省来莞货车司机,抵达虎门镇即纳入管控。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31,居住在虎门镇小捷滘社区,外市来莞人员。在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32,居住在虎门镇小捷滘社区,外市来莞人员。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黄江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33,居住在黄江镇长龙社区,外市来莞人员。在跨区域协查发现。
寮步镇(共25例):
无症状感染者34,居住在寮步镇井巷村。
无症状感染者35,居住在寮步镇塘唇村。
无症状感染者36—42,居住在寮步镇长坑村。
无症状感染者34—42均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43,居住在寮步镇井巷村。
无症状感染者44—45,居住在寮步镇岭厦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43—45均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46—50,居住在寮步镇岭厦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51—56,居住在寮步镇塘唇村。
无症状感染者46—56均在高风险区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57,居住在寮步镇上屯村,外省来莞人员。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58,居住在寮步镇上屯村。在社区筛查发现。
南城街道(共4例):
无症状感染者59,外省来莞货车司机,抵达南城街道即纳入管控。
无症状感染者60,外市来莞人员,抵达南城街道即纳入管控。
无症状感染者61,居住在南城街道鸿福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59—61均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62,居住在南城街道鸿福社区。在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
沙田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63,为纳入闭环管理的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石碣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64,居住在石碣镇城中社区。在集中隔离发现。
石龙镇(共2例):
无症状感染者65,居住在石龙镇西湖社区。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66,外省来莞人员,抵达石龙镇即纳入管控。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塘厦镇(共7例):
无症状感染者67,居住在塘厦镇大坪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68—69,居住在塘厦镇莲湖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70—72,居住在塘厦镇林村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67—72均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73,居住在塘厦镇林村社区。在居家隔离发现。
谢岗镇(共1例):
无症状感染者74,居住在谢岗镇大厚村,外市来莞人员。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樟木头镇(共10例):
无症状感染者75,居住在樟木头镇金河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76,居住在樟木头镇樟洋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75—76均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77—78,居住在樟木头镇樟罗社区。在居家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79,居住在樟木头镇白果洞社区。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80,居住在樟木头镇百果洞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81—84,居住在樟木头镇樟罗社区。
无症状感染者80—84均在社区筛查发现。
长安镇(共4例):
无症状感染者85,居住在长安镇新民社区。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86,居住在长安镇新民社区。在居家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87,居住在长安镇上沙社区。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88,居住在长安镇长盛社区。在社区筛查发现。
中堂镇(共2例):
无症状感染者89,居住在中堂镇槎滘村。在集中隔离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90,居住在中堂镇中心社区。在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上述感染者近3日主要涉疫场所如下:
黄江镇:
长龙村梦港公寓(长洞街8号);
东莞市鑫诚光电有限公司(长龙社区志中工业园C栋3层);
一品隆江猪脚饭(长龙村永龙街53号1楼);
喵星人麻辣烫(长洞街与永龙街交叉口南40米);
131爱便利店(长龙村永龙街21号);
中国体育彩票(长洞街7号);
惠旺连锁便利店(长龙社区志中工业园)。
寮步镇:
上屯村富业街31号;
东莞巴士有限公司总店天猫养车(汽车东站店,城中路横坑段2号);
新时代石磨肠粉(上屯村创业新街58号101);
上屯村委会;
广东宾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松山湖大道北中医院斜对面);
新莞人之家(塘唇金富路2号华悦商贸城);
塘唇金富一路92号;
锐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金富西路与金富一路交汇处东北角);
寮城西路107号;
塘唇金富一路90号;
浙江包子店(塘唇金富一路58号103);
美宜佳(塘唇民富街10号114室);
三和物流园办公楼一楼(金福二路56号);
胜记大排档(金富二路58号140);
舒心公寓(金富一路108);
佳宜百货(金富一路96号101室);
永兴百货(金富一路116号101);
林记隆江猪脚饭(金富一路民富街10号);
骏达物流园点料区(金富路二路61号);
井巷村6巷9号;
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东城街道:
麦当劳(星河传说店得来速);
同沙黄公坑一巷5号;
下桥绿化路七号。
大岭山镇:
大岭山建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连平连圩南街13号);
连平村大石板5巷5号;
山湖城花园7幢1单元(连马路262号)。
长安镇:
新民兴盛路六巷1号;
长盛东路南4巷6号;
康德门诊(东门西路12号2层);
上沙中南中路60号。
樟木头镇:
帝豪花园;
真功夫(西城路天一城);
西城路6号;
美丽哲学店(天一城2楼2023);
长虹百荟8栋;
帝雅花园雅致苑六楼;
花园酒店沐足阁(南城广场1号);
益佳副食店(樟罗新围村);
仁记烧鹅饭(永隆路爱都花园26-27号铺);
天一城宿舍(樟罗新东四路天一城西北侧);
帝雅花园9栋(帝雅街2号)。
东坑镇:
广东迅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坑镇正崴五路5号);
东安路392号;
沿河西路41号。
谢岗镇:
大厚村西庙路80号;
李会班诊所(银丰一路与银湖二路交叉路口往东约260米)。
大朗镇:
洋乌村洋陂一区178号;
松湖四季小区C1栋;
长富大厦(大朗社区金朗中路282号);
大朗社区大朗碧桂园4栋2单元;
碧水天源翠湖湾11A美宜佳(碧水天源北门)。
中堂镇:
南国锦苑。
南城街道:
好家伙煲仔饭(宏7路1号5栋132号);
顶东面包花园(中熙时代大厦店);
士多侠(凯宏大厦4栋2413附近);
多喜金菠萝茶餐厅(宏7路1号18栋);
凯宏大厦4栋。
厚街镇:
下栅村一巷51号;
厚街虹桥市场(山仔村42号);
厚街大明塘市场(厚街村西元路9号);
厚街鳌台公园。
虎门镇:
唯美时尚(小捷窖金捷路3号);
八方快捷酒店(太沙路49号)。
茶山镇:
塘角村塘一梅园一巷6号;
卢边村祥龙街11号;
仟佰味零食店(卢边村怡溪三街7号101);
佳信百货(卢边爱民路38号101)。
凤岗镇:
臻翠园11栋;
翡翠山湖钱大妈(臻萃园1号楼101室02);
东莞国药健君药店(天堂围天新街117-119号铺);
沃尔玛超市(金凤路76号);
凤岗中深天堂围加油站(永盛大街182号)。
道滘镇:
金地城南艺境341栋1单元。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周边地市疫情严峻复杂,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请广大市民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测温、戴口罩、扫场所码、查验行程卡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参加所在村(社区)、单位组织的核酸检测。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1. 重点地区来(返)莞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2. 外市(除上述区域)来(返)莞人员请落实核酸“三天三检”
三天三检:来(返)莞后完成“落地检”,在第2、3天每天完成一次核酸检测。“落地检”阴性结果出来前要严格居家或留在酒店内。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餐饮服务场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密闭经营场所等)、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原则上未落实“三天三检”不返岗或上岗。
3. 严格落实“落地检”
旅客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
严格落实“落地检”:来(返)莞旅客、自驾车司乘人员等从外省、市来返莞后主动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设置的核酸采样点完成一次核酸检测。货车司乘人员在高速公路出口双采双检(抗原+核酸)。
4. 请广大市民群众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如非必要,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及疫情相关地区。
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的,要主动到指定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12月1日
02
东莞多所高校发布关于
离校返乡及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
学生寒假时间:
2022年12月24日(星期六)
—
2023年2月19日(星期日)
2022年12月24日前
完成本学期教学及考试任务的学生可有序离校
关于调整2022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及
寒假放假安排的通知
校内各二级组织机构:
为统筹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经研究,现就调整2022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寒假放假安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育教学安排
1. 2022年12月23日前完成本学期全部教学及考试任务,具体安排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另行通知,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2. 继续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课堂方式授课,在校学生进行线下教学,校外学生在线同步参与教学活动。
3.认真组织好期末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重要考试。
二、寒假放假安排
1. 学生放假时间:2022年12月24日(星期六)—2023年2月19日(星期日)。
2. 专任教师放假时间: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2023年2月18日(星期六)。
3. 中层干部、行政教辅人员放假时间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三、学生离校返乡安排
2022年12月24日前,完成本学期教学及考试任务的学生可有序离校;其他学生确有提前离校返乡意愿的,经本人申请、家长(监护人)同意,获批后可有序离校。具体离校申请指引由党委学研工部另行通知。
四、校园管理安排
1.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好疫情研判和风险排查,规范分类健康管理,坚持日常健康监测。加强校园公共场所管理,做好学生社区、食堂、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商铺超市等重点场所管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保供机制。
2. 强化校园白名单管理。所有人员进出校园继续实行白名单管理。住校师生进出校园继续执行审批制。进校刷校园卡、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3. 强化校园网格化管理。在白名单基础上,按照楼栋、单元细化校园内网格化管理措施,强化楼长管理职责,组建各网格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及应急演练工作。
4. 强化个人卫生健康防护。师生员工要保持良好卫生防护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防疫“三件套”,做到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请如实申报并及时就医。
五、有关工作要求
1. 科学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和属地政策,及时优化防控措施和管理办法,提高早发现、早处理、防风险、保安全的能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重要活动安排等各项工作,周密组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准细致做好组考防疫工作和考生服务保障,抓实抓紧校园消防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坚决防范疫情输入校园,全力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 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和扩大全校第六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果,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行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教学组织安排,提升线上教育教学质量,妥善安排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学业帮扶力度,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完善教师教学支持体系,帮助专任教师提升工作效能。
3. 全面加强学生管理服务。加强校园服务保障,严格落实“接诉即办”,及时协调解决师生合理诉求。合理安排文体活动,重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校地互动、家校联动,稳妥有序安排学生错峰离校,根据实际开展交通接驳、信息服务等工作,督促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做到“出发-行程-到达”跟踪闭环。
学校将根据属地疫情形势及防控要求,及时动态优化教育教学安排及相应管理措施。如有调整,学校将第一时间发布通知。
学校办公室
2022年12月1日
自12月5日起
所有课程实施线上教学
学生放假时间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2月17日
有离校意愿的学生自愿提交申请
离校返乡时间:12月3日-12月30日

学校各单位、全体师生员工:
当前,广东省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为最大限度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上级及属地有关要求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我校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及线上教学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教学工作安排
1.自12月5日起,所有课程实施线上教学。原则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实践类课程以在线形式开展,无法进行的部分,报教务处备案。课程教学及期末考试安排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另行通知。
2.东莞本地及外市教师采取居家线上教学,校内教师原则上留校开展线上教学。行政教辅人员照常上班。
3.英语四六级考试另行安排,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根据国家及省考试院确定的时间组织实施。
二、放假时间
1.学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2月17日。
2.教师: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2月16日。
3.行政教辅人员:2023年1月5日起至2023年2月15日。
中职部教学及放假时间以东莞市教育局通知为准,另行发文。
三、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工作安排
(一)离校返乡时间
12月3日-12月30日
(二)离校返乡原则
1.自愿原则。有离校意愿的学生自愿提交申请,务必经父母(监护人)同意、所属学院审批同意后方可离校返乡。学生离校后不得私自改变返乡行程,确保安全到家。
2.安全原则。学生离校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属地防疫政策,符合条件方可离校。离校过程中须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外界接触,确保个人健康、财产安全。
3.分期分批原则。完成离校手续的学生按照学生处统一安排,合理分期分批有序离校。
(三)离校返乡程序
1.学生自愿提出申请。有离校返乡意愿的学生需持父母(监护人)知情同意书向所在学院提出离校申请。
2.动态建立离校返乡台账。各二级学院要全面精准掌握离校返乡学生具体信息,辅导员初审并与学生家长沟通确认后,提交学生处终审。审核通过后,学生处负责完善并动态更新学生离校返乡工作台账。工作台账汇总后抄送疫情防控办备案。暂无离校返乡意愿的学生,学生处也应制定留校学生台账,做到底数清、数据全、信息准。
3.符合条件,予以放行。学生处需每日将审核后的分期分批离校返乡学生名单提交到安保部,安保部对照名单查验核实身份后予以放行。
4.两点一线,做好防护。学生返乡途中要严格落实“家—校”两点一线,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接触公共物品,注意手部卫生,不聚集、不扎堆,途中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并就医。
5.主动报备,做好健康管理。学生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向所在学院报备,并按属地防疫要求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日落实晨、午、晚健康监测。如遇健康码红码、黄码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社区并遵守属地防疫政策。
四、工作要求
1.教务处、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质评办要加强线上教学过程监管,网络中心维护好网络使用环境,保障教学质量。
2.各职能部门应积极指导和协助二级学院做好学生自愿离校返乡相关工作以及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3.学生处及各二级学院要强化主体责任,把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各工作环节落实落细落到位,同时做好留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12月2日
自12月5日起
全校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授课
寒假放假时间
从12月29日起至2023年2月17日止
↓
关于做好2022秋季学期期末教学工作
学校各单位:
当前,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最大限度保障我校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本学期我校期末教学工作安排及学生离校返乡工作通知如下:
一、教学工作安排
1.自12月5日起,全校按课表时间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授课。原则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实践类课程以在线形式开展,无法进行的部分,报教务处备案,下学期另行安排。
2.期末考试时间原则上按课程结束点完成课程考核,具体安排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另行通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3.英语四六级考试另行安排,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根据国家及省考试院确定的时间组织实施。
4.寒假放假时间:学生放假从12月29日起至2023年2月17日止;教职工放假从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2月16日止;中职部放假时间以东莞市教育局通知为准。
5.中职部教学及管理安排按东莞市教育局通知为准。
二、学生离校返乡工作安排
(一)离校原则
1.提前离校返乡不等于放假,学生即日起自愿申请离校返乡,须经家长知情同意,学院审批同意后方可离校。
2.学生离校后未经学校批准不得擅自返校。
3.学校实施分期分批有序离校返乡。
(二)离校返乡程序
开放离校返乡申请端口,12月2日前,需提前离校返乡的学生在取得家长同意(签署学生离校返乡家长知情承诺书)后可于企业微信申请离校返乡,学校将统一分批审批离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通行,严格落实属地防控要求,保持与学校紧密联系,抵达目的地后及时报送辅导员,所有学生离校后未经批准暂不返校。
(三)严格人员流动管理
从12月5日起,学校对校园实施升级管控,严格行“非必要不离校”原则,关闭常态化管理出入审批端口,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各职能部门须统筹安排、指导学院做好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各项工作,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二)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和质量管理办公室要加强线上教学过程监管,保障教学质量。
(三)各二级学院强化主体责任,把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各工作环节落实落细落到位,同时做好留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2022年11月30日
第14周-17周所有课程
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
调整期末考试安排
本学期可采用随堂线上方式考核的课程
在本学期第16周教学周前完成
学生于12月1日-4日
自愿申请离校返乡
↓
有离校意愿的学生自愿提交申请
离校返乡时间:12月1日-12月30日
(12月1日和2日临时停课)
第14周-16周(12月5~23日)
所有课程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
本学期原则上采用
线上考核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
广东科技学院学生
离校返乡及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全体师生员工:
当前,东莞及周边地市疫情呈持续发展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最大限度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上级及属地有关要求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我校学生离校返乡及线上教学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学生离校返乡原则
1.自愿原则。有离校意愿的学生自愿提交申请,经家长同意、所在学院审批后方可离校。学生离校后未经学校批准不得擅自返校。
2.安全原则。学生离校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符合条件方可离校。离校过程中须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外界接触,确保个人安全。
3.分期分批原则。完成离校手续的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分期分批有序离校。
二、离校返乡时间
12月1日-12月30日(12月1日和2日临时停课)
三、离校工作程序
(一)工作流程
1.学生自愿提出申请。有离校返乡意愿的学生需持父母(监护人)知情同意书通过钉钉系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
2.建立离校返乡工作台账。各二级学院要全面精准掌握离校返乡学生具体信息,辅导员审核并与学生家长沟通确认后,提交学工院长审批,审核通过后,建立学生离校返乡工作台账。工作台账汇总后抄送学生处备案。暂无离校返乡意愿的学生,也应制定台账,做到底数清、数据全、信息准。
3.学工院长审批后将本学院每日离校学生名单进行汇总整理,提交校卫队;校卫队对照名单查验核实身份后予以放行。
4.学生返乡途中要严格落实“家-校”两点一线,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注意手部卫生,不聚集、不扎堆,途中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并就医。
5.学生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向所在学院报备,并按属地防疫要求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坚持每日健康打卡。如遇健康码红码、黄码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所在社区并遵守属地防疫政策。
(二)应急情况处置
各二级学院要及时关注学生离校返乡进展情况,返乡前学生如遇购票难、返乡难等问题,应及时协助解决。如学生在返乡途中和返乡后出现涉疫情况,应及时跟进并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
四、教学工作安排
(一)调整教学方式
第14周-16周(12月5~23日)所有课程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
(二)调整教学安排
将12月1日(周四)课程调整至12月11日(周日),将12月2日(周五)课程调整至12月17日(周六)。
(三)期末考试安排
本学期原则上采用线上考核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具体安排由教务处另行通知。确需采用线下考核的课程,报教务处备案确认后可调整到下学期开学初进行考核。
五、工作要求
1.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和质量监控办公室要加强线上教学过程监管,保障教学质量。
2.各职能部门应积极指导和协助二级学院做好学生自愿离校返乡相关工作以及应急处置工作。
3.各二级学院要强化主体责任,把学生自愿离校返乡各工作环节落实落细落到位,同时做好留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广东科技学院
2022年11月30日
中高风险地区有哪些?东莞哪里可以做核酸检测?离莞返莞是否要核酸检测、隔离?按照下面方式可以查看。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掌上东莞】
即可查看东莞疫情相关信息
这里发布一切与东莞有关的事情!

合作电话:0769-85558885
合作微信 | zrg286
声明:本文来自掌上东莞用户投稿,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掌上东莞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代表掌上东莞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仅供交流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